redis | pipeline(管道) 背景 Redis是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端模型以及请求/响应的TCP服务。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一个请求会遵循以下步骤: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查询请求,并监听 Soc
redis | pipeline(管道)背景Redis是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端模型以及请求/响应的TCP服务。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一个请求会遵循以下步骤:
Redis 客户端与 Redis 服务器之间使用 TCP 协议进行连接,一个客户端可以通过一个 socket 连接发起多个请求命令。每个请求命令发出后 client 通常会阻塞并等待 redis 服务器处理,redis 处理完请求命令后会将结果通过响应报文返回给 client,因此当执行多条命令的时候都需要等待上一条命令执行完毕才能执行。 Redis本身是基于一个Request一个Response方式的同步请求,正常情况下,客户端发送一个命令,等待Redis服务器返回结果,Redis服务器接收到命令,处理后响应结果给客户端。 无论网络延如何延时,数据包总是能从客户端到达服务器,并从服务器返回数据回复客户端。 这个时间被称之为 RTT (Round Trip Time - 往返时间)。 如果同时需要执行大量的命令,那么就要等待上一条命令应答后再执行,这中间不仅仅多了RTT(Round Time Trip),而且还频繁调用系统IO,发送网络请求,同时需要redis调用多次read() 和write()系统方法,系统方法会将数据从用户态转移到内核态,这样就会对进程上下文有比较大的影响了。 什么是流水线(pipeline)官网:https://redis.io/docs/manual/pipelining/ 管道(pipeline)可以一次性发送多条命令并在执行完后一次性将结果返回,pipeline 通过减少客户端与 redis 的通信次数来实现降低往返延时时间,而且 Pipeline 实现的原理是队列,而队列的原理是时先进先出,这样就保证数据的顺序性。 通俗点:pipeline就是把一组命令进行打包,然后一次性通过网络发送到Redis。同时将执行的结果批量的返回回来。
管道技术并不是Redis特有的技术,管道技术往往需要客户端-服务器的共同配合,大部分工作任务其实是在客户端完成,很显然Redis支持管道技术,按照官网的意思,Redis的最低版本就考虑了管道技术的支持性设计。 如下图,多个连续的incr指令,使用pipeline(管道)后,多个连续的incr指令只会花费一次网络来回开销,这个开销会随着n数值的增大,大幅减少网络io开销,从而提升整体服务的性能。管道技术优化的是网络传输的耗时时间。 总结:使用管道技术可以解决多个命令执行时的网络等待,它是把多个命令整合到一起发送给服务器端处理之后统一返回给客户端,这样就免去了每条命令执行后都要等待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但使用管道技术也要注意避免发送的命令过大,或管道内的数据太多而导致的网络阻塞。 适用场景如果出现集中大批量的请求时,因为每个请求都要经历先请求再响应的过程,这就会造成网络资源浪费,此时就需要管道技术来把所有的命令整合一次发给服务端,再一次响应给客户端,这样就能大大的提升了 Redis 的响应速度。 要求实时性也没那么高,但是最求高性能,这时候用 pipeline 最好了。 benchmark压测pipeline使用Redis提供的benchmark对Redis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普通方式测试set指令和pipeline方式测试set指令,可以看到Redis服务不同的QPS: 普通set方式,Redis QPS 大概在5.3万左右 代码测试-python: StrictRedis#引入模块 from redis import StrictRedis 我们使用 StrictRedis客户端提供的 Pipeline 对象来实现管道技术。首先先获取 Pipeline 对象,再为 Pipeline 对象设置需要执行的命令,最后再使用excute() 方法来统一执行这些命令,代码如下:
接下来我们用普通的命令执行此循环,看下程序的执行时间,代码如下:
从结果可以看出,管道的执行时间是0.165秒,而普通命令执行时间是9.09秒,管道技术要比普通的执行快了 56 倍。 代码测试-java:Jedis使用pipelinepackage com.liziba.redis;
pipeline注意事项管道技术虽然有它的优势,但在使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参考资料分布式缓存Redis之Pipeline(管道) URL: https://blog.csdn.net/u011489043/article/details/78769428 |
2021-04-08
2021-10-03
2021-07-26
2019-10-11
202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