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货源跨境电商:一个生意先从家里人做起的新骗局?,凭借一个软件,的确能轻易复制出千万条商品信息。但再造跨境电商神话,远非如此简单。只怕造富梦的背后,或
眼前这个市场,位处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的中心城镇,密集的门铺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家具,印有“厂家直销”、“出厂价”的标签纸随处可见,大部分卷帘门前却门可罗雀。 当地人对这里的印象多停留于日渐没落的家具市场,但更大的秘密正隐藏于此。 在其中一栋楼的二层,一家公司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没有堆满货物的仓库,甚至没有供人选择的样品,不算宽敞的空间内,可见的仅有几台电脑。但正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做着一笔笔“大生意”——电脑屏幕的另一端,是无数的欧美客户。 事实上,这是一家典型的“无货源”跨境电商公司。顾名思义,“无货源”意味着这类公司既没有备货仓库,也没有生产厂商。令人讶异的是,他们却能通过这种少见的运营模式,在亚马逊海外站点开设几十家、上百家店铺,将数万种中国商品源源不断地售卖到欧洲、北美等地,并收获高额的利润。 然而,“无货源”跨境电商的暴利吸引着大众的同时,也暗藏不少风险与争议。 “中间商赚差价,加价5倍起” 距离圣诞节还有不到一周,某“无货源”跨境电商公司的员工柳雯(化名)焦头烂额,“双十一都没这么忙”。 眼下,她正忙着通过一个ERP采集系统,从中国各大电商平台,例如淘宝、京东等平台上采集商品信息,再稍作编辑调整,并一键翻译成对应国家的语言文字,最后将信息上传至公司的亚马逊店铺。 同时,她还需要处理亚马逊平台上的新订单——等国外客户下单后,她得从国内电商平台拍下相应商品。 被柳雯和她同事拍下的商品,将被寄至深圳、泉州等地的国际中转仓,由工作人员按照亚马逊的物流规定,进行二次打包贴签。一旦走完最后的打包流程,这些商品就将在不久之后,出现在大洋彼岸。 这期间,柳雯和同事没有亲眼见到或亲手接触到任何一件商品。 “我们要做的事,其实就是把国内平台的商品加价搬到亚马逊上卖。”柳雯说,“更简单的理解就是,中间商赚差价。”按照公司规定,商品加价一般5倍起,10至20倍的情况也有。 柳雯所在的公司,目前共有40名这样的运营人员。他们中的很多人仅持高中或中专文凭,却能熟稔地经营起这家公司在亚马逊平台上的150家店铺。 事实上,柳雯所在公司的前身,是一个位于祁东县城的网络科技研发创业团队,运营人员为个位数,主要业务为经营淘宝和京东的“无货源”店群。 但近年来,他们意识到,淘宝和京东的红利期正在走向终结,难以再为中小商家创造出新的线上红利。“国内电商现在新店不刷单不烧钱,基本做不起来,竞争太激烈了”。 数据则更为直观地说明,“出海”正成为中国电商的新方向——亚马逊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有1001210名新卖家入驻亚马逊全球12个站点,在这当中,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内地或香港。中国卖家的份额约为25%。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8年,“无货源”电商们也开始将目光转向境外。目前,柳雯公司在祁东县有三个运营中心,均在主管亚马逊“无货源”店群业务。 暗生产业链,加盟费高达30万 12月25日,圣诞节的气息如期从大洋彼岸飘至中国。柳雯和同事们却无暇感受这个节日的愉悦气氛,他们正专注地盯着眼前的销售后台。 与此同时,在距离湖南约900公里之外的河南,身为另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的客户经理,谭星(化名)也无心过节。他正端坐在电脑前,费尽口舌地向对话框那端宣传“无货源”跨境电商,试图将这个潜在客户变为加盟商,从而使公司赚取高额加盟费。 一条产业链正悄然形成——最先“上车”的一批“无货源”跨境电商公司已不再满足于店群本身的利润,而是开始将重心调整为“发展下级加盟商”。 事实上,意图加盟“无货源”跨境电商的人群,很多都是第一次接触跨境电商。多为此前在“无货源”公司上班的员工、刚毕业的大中专生、家庭主妇甚至辍学的初高中生们。 情况往往是,他们看到身边有人做跨境电商致富,便也想跟着入行。但根据亚马逊的要求,商家要入驻首先得有自己的品牌,若要做得好,还得有FBA(海外仓),这对于初期做跨境电商的商家来说,门槛太高。 所以,不少“无货源”跨境电商公司瞅准商机,开设了另一业务——售卖EPR采集系统使用权,或者开设开店培训项目,以此吸引客户加盟并缴纳2000元至30万元不等的加盟费。 柳雯所在的公司也不例外,其2018年11月在衡阳成立了总部,开始正式对外招商和培训。 柳雯向锌刻度介绍,他们共有四种加盟套餐,价格分别为2000元、16800元、39800元和150000元。套餐内容主要为赠送ERP店群管理系统、注册亚马逊卖家账号、提供实操教学、提供中转仓服务等。加盟商只需要提供身份证、房产证等证件即可。 其中,价值15万元的加盟套餐,将提供1:1复制,加盟商可成为旗下的分公司,并拥有招商资格,可继续发展下级加盟商。业内有人一度将这一过程形容为“裂变”。 与柳雯所在公司不同的是,谭星所在的信息科技公司并非一心扑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的玩家,进行“无货源”跨境电商培训和招商仅是该公司的一个项目。“河南总部是做跨境的,北京的公司有其他业务。”谭星称。 但在锌刻度查询多家“无货源”跨境电商的信息后发现,这一类公司多兴起于中西部县城。 以谭星所在的公司为例,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项城,曾一度因“莲花味精”闻名,近年却先后出现了数百家“无货源跨境电商公司”。甚至吸引了郑州、昆明、长沙等地的加盟商到此取经。 生意从家里人做起,却是一场骗局? 伴随着密集而急促的键盘声,盯着对话框的谭星面无表情,言辞却不乏激动,频频抛出“无货源”模式的诱人之处,并习惯以感叹号作结,“这种模式比较灵活!风险也小!每出一单都是纯利润!” 这场对话持续已近三小时,看对方仍疑虑重重,谭星抛出杀手锏,“我们公司很多员工的亲戚都在做。” 这是他们在招商时通用的话术套路。 这并不完全是个幌子。锌刻度了解到,“无货源”电商的加盟生意的确大多先从家里人做起。柳雯在入职后不久,便劝说姐姐和姐夫加盟了。 但对于柳雯的同事们而言,这种案例似乎已不值一提。他们最爱使用的范例是,公司一名员工在一年前辞职,交了150000的加盟费,成立分公司,“招商10个人就回了本,现在稳赚不赔”。 诸如此类的“造富之梦”在他们的朋友圈中被不断复制粘贴,“自嗨”画风一如饱受诟病的微商。总之,重点在于给潜在的跨境电商“小白”们画一张足够赚钱的大饼。 此外,他们还强调“上车”的时机,常在朋友圈里提醒急于发财的潜在客户们,“别犹豫,黄金期说过就过”。 这时,急于发财的加盟商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现实:如果“无货源”跨境电商的确暴利,为何招商的工作人员们没有亲自加盟? 一名“无货源”跨境电商公司的前员工透露,“这就是赚一波智商税。后台数据基本都是造假或者刷单给学员看的。学习过的会员,半年过去没有一个运营操作赚钱的,全部赔了一堆钱,对跨境(电商)丧失信心……” 虚拟繁荣的背后,“无货源”公司的加盟模式早已因类似传销而饱受争议,更有人直指“这是一场骗局”。 “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刘安妮(化名)重谈加盟“无货源”跨境电商的经历时,仍感气愤,“交了一万的加盟费,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8年,刘安妮联系上一家“无货源”跨境电商公司,该公司一度向她保证,“注册开店这些由我们负责,后续运营也会一直教你。”然而,加盟费一交,对方就变了脸,“我们只是提供服务,主要还得靠你自己。” 之后的每一步似乎都是一个“坑”。 |
2018-11-22
2018-07-27
2018-10-24
2020-06-20
201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