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饲料)行业是没有天花板的。” 海大集团 ( 行情 002311 ,诊股)董事长薛华预计,饲料市场规模在1万亿元。薛华的乐观判断缘于养殖行业的规模化扩张之势。记者统计发现,仅2019年11月以来,就有 新希望 ( 行情 000876 ,诊股)、 华统股份 ( 行情 00284
“这个(饲料)行业是没有天花板的。”海大集团(行情002311,诊股)董事长薛华预计,饲料市场规模在1万亿元。薛华的乐观判断缘于养殖行业的规模化扩张之势。记者统计发现,仅2019年11月以来,就有新希望(行情000876,诊股)、华统股份(行情002840,诊股)等7家上市公司披露扩产公告。对于饲料企业来说,这明显是一个增量。 ⊙记者 乔翔 ○编辑 朱文彬 “这个(饲料)行业是没有天花板的。”行业巨头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预计,饲料市场规模在1万亿元。 这个产业的兴衰,事关民生,也关乎三农。在经历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后,与养殖业息息相关的饲料产业进入2020年会迎来转机吗? “现在养猪很赚钱,各地复养可谓是如火如荼,养猪就要买饲料,所以2020年养殖业与饲料业,都会很不错。”浙江某养猪大户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据悉,不少中小养殖户已经在资金、生物安全体系改造、技术等方面做好了准备。大型养殖企业也在快马加鞭。温氏股份(行情300498,诊股)、牧原股份(行情002714,诊股)等养殖巨头近期通过合作方式,积极到省外“跑马圈地”,养猪扩产潮已经掀起。 “饲料业复苏是肯定的,但能否复苏到2017年鼎盛时期,这个还需要时间观察。”有饲料业人士如此表示。 政策驱动明显 “政策含金量之高多年少有。” 1月8日,农业农村部就2019年12月份生猪生产形势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对2019年8月以来的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如此定调。 2019年12月4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表示,确保2020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为鼓励生猪养殖,有关部门在生产用地、养殖保险、贷款贴息等方面大力度给予支持。杨振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生猪生产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资金3亿元,目前项目资金已拨付到县,各地正按批复开工建设。 在加大生猪生产财政补贴力度方面,杨振海表示,中央财政新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7亿元和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资金2.2亿元,已经拨付到县。截至目前,各地已落实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贷款贴息资金4亿元左右。 记者梳理多地的鼓励政策发现,2019年9月,贵州出台政策,对种猪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给予不超过2%的贷款贴息,实施期限为2020年底以前。对2020年底前新建和改扩建的种猪场、规模猪场(户),以及禁养区内规模猪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一次性补助,金额从5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 福州市政府也有类似政策。 养殖巨头扩张 “猪瘟疫情对于生猪养殖企业格局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但从行业角度而言,短短数月时间迅速给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变,加速行业成长、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有被采访者对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全国的生猪产能去化幅度已达70%,很多小散户已被淘汰出局。但规模化的大型企业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设备和资金优势,在政策鼓励下,开足马力扩产。 纵观2019年猪业巨头的扩张动态,有业内人士直言,这是数年来最“疯狂”的一年。记者统计发现,仅2019年11月以来,就有新希望、华统股份、罗牛山(行情000735,诊股)、正邦科技(行情002157,诊股)、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康达尔(行情000048,诊股)等7家上市公司集中披露扩产公告。 “利润可观,大家都积极复养。真可谓如火如荼!”一位养猪业大户说。近期,他四处寻找合作项目,扩大养猪规模,“我对如何防猪瘟还是很有经验的,现在养猪是门科技含量很高的活儿了。不懂生物养殖技术,进不了这个门。” 对如此密集的宣布扩产现象,行业专家分析称,巨头企业对后市的乐观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政策大力扶持下加速扩产,是企业赢得未来这场“马拉松”的难得机遇。 温氏股份就是一个典型。2019年11月底,温氏股份披露拟以现金3.5亿元购买河南新大牧业41.22%股份,同时对新大牧业现金增资4.6亿元。 “落子河南当地老牌养殖企业后,温氏相当于向市场宣告与牧原股份直接对话。”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此前在河南零布局的温氏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很可能是一次机遇。 对此,资深市场人士感叹道,在产能大幅去化下的前几年中,猪价高位运行,规模化养殖企业或将持续享受量价齐升,谁能用最快的速度“跑马圈地”,谁就可能会在未来率先破局。 “说到与饲料行业的共振,逻辑其实很简单。中小散户的出清加速了行业的集中度,空出的产能缺口,需要规模化大型养殖的扩产来填补,这个过程至少会持续两三年。对于饲料企业来说,这明显是一个增量。”西南地区某养殖上市公司高管称。 市场逐步回暖 2019年,生猪存栏下降,导致产业链上的饲料、兽药、疫苗等产品需求量大减。有熟悉某饲料上市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整体看,2019年猪饲料需求降幅明显,虽然禽饲料需求增加,但整个饲料行业依旧难以弥补猪饲料下降带来的冲击。 不过,2020年将迎来转机。1月8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2019年12月猪饲料产量环比增长2%,连续4个月增长。其中,母猪饲料大幅增长10%。 对此,行业人士认为,这说明全国生猪基础产能在积极恢复,各大养殖户对饲料的需求开始回升。 另据监测显示,2019年12月,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在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方面的环比分别增长2.7%和3.4%,连续4个月增长,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猪场产能加速恢复。 肉禽类同样如此。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肉鸡出栏同比增长13.2%。初步测算,禽肉产量增幅在15%以上,增产约300万吨。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白羽肉鸡需求依然增长,全年鸡肉需求仍有10%以上的增长空间。 相对而言,水产养殖企业近些年有些“暗淡”。多家水产饲料上市公司此前表示,2019年,受水产养殖旺季不旺等因素影响,水产饲料整体需求不佳,港口库存持续高企,市场持续弱势运行。 全年增长可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市场对养殖饲料行业整体“稳中向上”的预期几成共识。 |
2019-02-01
2018-01-26
2019-01-15
2019-02-26
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