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健,大数据处理与银行应用领域的资深IT专家。多年从事数据仓库建设、银行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银行数据化运营、利用大数据防控银行风险等银行IT领域的工作。 2008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是国内最早开展利用算法控制风险、
韩健,大数据处理与银行应用领域的资深IT专家。多年从事数据仓库建设、银行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银行数据化运营、利用大数据防控银行风险等银行IT领域的工作。 2008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是国内最早开展利用算法控制风险、防控银行信用风险的数据专家。先后担任美国格理集团(GLG)高级IT顾问、邮政储蓄银行高级数据存储专家、民生银行高级数据分析专家等职位,主导过邮政储蓄银行储蓄集中项目、邮政储蓄银行公司业务项目、民生银行集中运营规划与检视数据项目、银监会EAST现场检查项目、民生银行与人民法院执行查控专线项目等多个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大型项目。同时,还通过了Hitachi Data Systems Certified Storage Manager日立高级存储认证、HP-CSE 惠普高级认证等多项国际IT认证,致力于利用信息技术和分布式大数据技术改造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流程,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提升风险防控水平。目前主要负责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海量基础架构运营系统、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等系统的规划、研发及运营,在银行业务流程优化、IT产品规划、银行应用系统建设和大数据存储和处理等领域有丰富经验。
Q:请您介绍您的职业历程 - 在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知名大型商业银行的工作经历为您带来什么影响和感悟? 韩健:要说感悟的话,两个字概括一下就是“感恩”,无论是邮储银行还是民生银行都给了我非常广阔的平台。我有幸见证了以大数据、云平台为代表的各种IT技术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让自己拥有了跨界的能力,将IT技术与传统银行业务更好的融合。从我个人的职业历程来讲,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2008 年到 2014 年在邮储银行的职业经历,我作为项目的主导者带领团队完成了利用小型机集群替代大型机构建核心系统的建设,搭建分布式的大数据存储平台,这项技术在国内银行业的首次成功尝试,且在开放式平台上建设如此庞大规模的业务核心系统,在全球尚无成功案例;第二阶段是 2014 年至今在民生银行的职业经历,我作为高级数据专家参与行内的凤凰计划大型项目,与行内同事一起利用大数据平台自主研发数据分析模型,在内控合规、反欺诈、运营流程优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Q:刚才您提到的利用小型机替代大型机的分布式集群技术,这项技术得到了工信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国家部委及监管机构的高度认可,能否可以简单谈一下这项技术的内容以及它的意义? 韩健:好的。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基于大中型主机、以集中式架构构建其业务系统,这种架构具有技术成熟、系统可靠、应用实现相对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存在核心技术由国外供应商所垄断、系统投入成本高等缺点。随着开放平台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高速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基于开放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建设业务系统,由于具有成本低、易扩展、自主可控等优势,也成为商业银行架构转型的趋势。 这项工程于 2011 年 6 月 16 日正式启动,整个工程历时三年,于 2013 年 5 月 26 日在陕西成功试点上线,此后经过三省试点、五批推广、 27 轮预演后,共完成了全国 30 个省(区、市)的切换上线。 自启动推广工作以来,业务处理正常,交易成功率均值始终保持在98%以上,系统成功率均值始终保持在99%以上。这项工程是银行信息科技领域迄今技术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以小型机集群替代大型机构建核心系统的技术路线取得圆满成功,是在国内同业的首次成功尝试,且在开放式平台上建设如此庞大规模的业务核心系统,在全球尚无成功案例。因此,工信部等多个部委也表示这项技术为国家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安全战略作出了积极探索,在维护金融和信息安全可靠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而我本人也非常有幸作为该项目的主导者获得了“ 2011 年度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 |
2018-10-28
2019-04-16
2018-11-19
2018-12-24
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