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联系
返回顶部
分享到

美的第二次大裁员背后

前沿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市界 发布时间:2022-05-26 20:48:06 人浏览
摘要

作者丨林夏淅编辑丨刘肖迎 来源:市界 美的集团正在经历自身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5月6日的一次电话会议中表示,未来三年行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

       作者丨林夏淅  编辑丨刘肖迎

  来源:市界

  美的集团正在经历自身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5月6日的一次电话会议中表示,“未来三年行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面对老员工在内部论坛发表的长篇离职感言,他也只能表示“深感惭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月26日,董明珠在格力官方认证的抖音账号露面,对所有格力员工承诺,“无论任何困难的情况下,绝不裁员,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宁肯降工资,也要让每个人有简单可靠的保障”。

  为什么裁员的是家电龙头美的集团?这是许多人的疑问。

  从财务数据看,美的集团并不是“坏学生”。2021年,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为3433.61亿元,这是其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85.74亿元,也创造了历史新高。此外,5月23日,A股上市公司科陆电子公告称,美的集团将斥资不低于22亿元,晋升为公司控股股东。

  争议之中,美的已然成为裁员动静最大的一家。

  时隔10年的“大裁员”

  2022年5月18日,脉脉热搜榜第四位,是关于美的集团裁员的消息。

  综合多平台信息拼凑出的全貌是,美的集团内部正在进行一场规模不小的裁员,目前正处于第二轮,618后还会有第三轮,各部门裁员比例不一,整体裁员比例可能在30%左右。

  5月19日美的集团官方回应称,“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多措并举,进一步夯实增长潜力,提高经营业绩。”

  5月20日美的集团召开的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方洪波对传闻中50%的裁员比例给出了“无中生有”的回应。

(方洪波)(方洪波)

  据悉,美的To C业务将保留家电核心品类,母婴、宠物电器等品类优化,整体要实现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加强海外;To B业务保留“四大四小”(四大: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四小:万东医疗、安得智利、美云智数、美智光电),其他关停并转。

  整体来说,美的集团对To C业务更强调“优化”,对To B业务更强调投入。

  美的集团CFO兼财务总监钟铮表示,被优化的母婴、宠物电器等业务及部分SKU(单品类营收不超过1000万元、复合增长下降的)对美的整体营收没有影响,对盈利提升反而是有利的。

  截至当前,公司实控人何享健直接和间接持有美的集团29.76%的股权,按当前3766亿元市值计算,对应股权价值1120.8亿元。

  事实上,正好是10年前的2012年,即方洪波刚接过美的集团董事长之位那年,美的经历过一场更大范围的裁员。

  在1993年到2009年的高速扩张阶段,美的采取的是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发展模式,各事业部有较高的自主权。2010年集团销售虽然突破1000亿元,但公司盘点发现,这种四面出击的模式下,美的的净利润还不如同行业内制造单一产品的企业净利润。

  于是美的开始“做减法”,通过各种维度的考核指标,剔除缺乏核心竞争力而长期亏损,以及规模过小、利润微薄的业务和产品,集团SKU(产品类别)从2011年的2.2万个左右减少至2000多个。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的员工人数,则从2011年高峰期的19.6万人,缩减至2015年的11万人出头,裁员比例超过4成。方洪波当时提到的目标是,“到2017年销售额做到2000亿元时,员工总数控制在10万人以内”。

  从结果来看,业务优化、人员缩减确实给美的集团带来持续增长的业绩,10年时间从1000亿元增至3000亿元,净利润也终于从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超过格力。

  但员工规模的发展并未如方洪波当时所愿,2017年虽然收入达到2419.19亿元,员工人数却也在连续并购东芝家电、德国库卡之后重回增长轨道,达到13.68万人,之后又陆续增长至2021年末的16.58万人,基本回到了上一轮大裁员前的水平。

  10年时间,方洪波和美的似乎在裁员这件事情上陷入一个“怪圈”。

  库卡提高了薪酬压力

  事实上,在美的重回扩张的路上,收购库卡是一个关键事件——人员明显增长、人均薪酬大幅提高、业绩不及预期,都可以视为此次裁员背后的一个“隐形推手”。

  2015年的美的集团,人员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却又碰上了家电市场的下行周期,于是首次在年报中提出“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战略,将工业机器人业务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全球范围内,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和日本安川电机,被称为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其中库卡是世界上首家将灵敏轻型机器人带入生产车间的机器人制造商。

  于是美的在2015年首次增持了德国库卡的股份,同时与日本安川成立合资公司,深入工业自动化领域。

(方洪波与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方洪波与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

  2017年1月,美的集团以3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1亿元)进一步完成对库卡的收购,合计持有其94.55%的股权。

  完成收购当年,美的集团全球范围员工人数从11.24万人增至13.68万人,增幅21.71%,是上市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更重要的是,对库卡的收购直接拉高了美的集团整体的人均年薪——从2016年的10.34万元跃升至2017年的17.84万元,增长了72.47%。

  也是从2017年开始,美的集团大幅度拉开了和格力电器的人均薪酬差距,到2021年,美的和格力人均薪酬分别为19.01万元和12.59万元。

  除了带来高企的人力成本,收购库卡还给美的集团带来了相当高的商誉——2021年末,美的集团278.75亿元的商誉总额,在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位列第二,与美的集团2021年的净利润总额相当。

  如此代价的背后,美的对库卡的并购事实上是存在争议的。

  在斥巨资收购库卡之前,双方曾在2016年6月签订一份有效期为7年半的《投资协议》,约定美的将保持库卡在多方面独立性、不改变现有员工人数、不会促使库卡退市、订立隔离防范协议维护库卡的商业机密和客户数据等等。

  当时有库卡高管对媒体表示,协议到期前,美的拿不到库卡的数据,“企业管理层的决定还将继续在德国做出”。

  从业绩水平来看,美的曾在要约文件中表示,“库卡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超额完成其设定的40-45亿欧元收入(约合人民币286亿元-321亿元),且其中10亿欧元来自中国市场”。

  但现实情况远不及如此——自2017年并表之后,库卡的收入一路下滑,从2017年的34.79亿欧元降至2020年的27.92亿欧元,2021年才回升至35.65亿欧元,但其中来自中国的收入只有6.81亿欧元。

  与“四大家族”中的另外三家相比,库卡的收入规模始终处于第二梯队,毛利率和净利率始终居于最低水平,2020年还一度出现4%的亏损,即便2021年情况有所好转,仍是“四大家族”中盈利能力最弱的。

  虽然美的集团现任财务总监钟铮明确表示,库卡2021年业绩已经出现增长,不存在减值,但鉴于过去几年库卡业绩远不及预期,未来减值风险仍是悬在库卡头上的“一把剑”。

  由于收购时没有业绩承诺,因此商誉减值与否,主要依靠公司财务负责人对未来现金流的预计,具有一定主观性。在此背景下,并购库卡前后,美的集团财务总监职位的频繁变动值得关注。

  上市之初,美的集团财务总监为袁利群,2016年即收购库卡当年,袁利群离开美的集团,带走了9075万股受限股份,陆续减持后目前仍持有3932万股,当前对应市值22.41亿元。

  在那之后,2016年到2021年间,美的集团先后更换了三任财务总监/首席财务官。其中2019年10月上任的Helmut Zodl曾是IBM公司的区域财务总监,2005年至2017年在联想担任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但Helmut Zodl仅在美的集团任职首席财务官15个月就走了,从上市公司领取了接近1000万元的薪酬。

  2021年11月23日,美的公告称计划收购库卡剩余5%股权,完成私有化,交易完成后库卡将成为美的的境外全资子公司,并从法兰克福交易所退市。

  这意味着,原本约定于2023年到期的《投资协议》,被美的提前打破了。

  有业内人士对《财经》表示,美的希望此举能够让库卡更适应中国本土的发展需求,从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做到深度协同。

  有迹可循

  除了库卡带来的压力,美的集团在原有的家电业务板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美的消费电器业主要原材料的钢、铜、铝,2021年都面临大幅度的涨价——和2020年3月末的相对低价相比,2021年10月三种材料分别涨价119%、114%和62%。

  此外运费上涨、芯片短缺、供电紧张等多重负面因素,都在对美的的业绩形成挤压。

  与此同时,虽然努力发展小家电业务多年,但冰箱、空调和洗衣机三大家电产品,依然是美的核心收入和利润来源,而地产行业又会对大家电业务带来重要影响。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肉眼可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4月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39.7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9%,较一季度持续放缓。

  截止5月26日,美的集团最新市值3765.81亿元,较最高点的7348亿元市值跌去近5成。

  新旧业务双重压力下,美的集团的多项指标其实已经出现了隐忧。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美的集团收入增幅有所放缓,主要是由于2017年收购的库卡机器人业务始终处于负增长,且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器业务在房地产下行的背景下出现增长乏力。2021年的收入回升,很大程度上是上游原材料涨价、美的上调产品价格导致。

  更直观的是净利润指标——2015年至2019年,其净利润增幅一直保持在16%-17%左右,但2020年和2021年突然分别降至8.82%和5.49%,大幅偏离原有增长轨迹。

  在大公司均以预算先行的财务制度下,如此幅度的偏离意味着不可控的情况发生了。

  疫情以来大宗商品涨价、海运物流涨价、能源供应涨价,一系列消极因素都对美的集团利润形成挤压,导致其毛利率好不容易攀升至2019年的28.86%后,又从2020年开始下跌,2021年末跌至22.48%,已经低于10年前的水平。

  资金情况来看,虽然2022年一季度末美的集团账面698.47亿元的货币资金仍能覆盖合计627.72亿元的长短期带息债务,但货币资金与短期带息债务之间的“安全边际”已经从2019年的637.55亿元降至2022年3月末的294.59亿元。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在应收账款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不断攀升,2021年末达到987.36亿元,为上市以来最高水平,比应收账款及票据高出了693亿元。

  这种占用上游资金的能力,可以被解读为产业链内相对强势的地位,但客观上也带来了更大的流动性压力——2021年末,美的集团的速动比率和现金到期债务比,分别为91%和52.31%,均为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时至今日,美的无疑是家电行业中多元化和出海都比较成功的代表。

  顺境中,多元发展让美的尽享多赛道红利,但人员扩张也成为必然。2016年高光时期,美的集团165.78万元的人均创收,位列A股79家家电企业的第三名,高于海信视像、海尔智家、格力电器、老板电器。

  但在突如其来的逆境面前,萌芽的新赛道显然不具备核心业务般的抗风险能力,“扩张-试错-收缩-裁员”成为一种必然结果。2021年美的集团人均创收207.09万元,在A股家电行业位列第12名,已经落后于上述企业。

  主张多元化的美的,正在经历大幅裁员,而承诺绝不裁员的格力,事实上员工人数有减无增——从2019年末的8.88万人,陆续降至2020年末的8.4万人、2021年末的8.19万人。

  高赞网友留言道,“高手降工资让员工自己走”、“减工资相当于裁员”。从这个角度看,二者只是采取了不同方式应对行业和自身的变革。

  美的集团2021年年报中的一句话与此番裁员颇为应景,“在大时代里面,没有一条道路是平坦的,也没有一条道路是一成不变的,伟大企业必然经历过周期的轮回与洗礼。”

  2012年那一场裁员,可以说是方洪波接过何享健的接力棒之后,面临的第一场大考。

  如今10年过去了,美的人员工规模重回高点,毛利率则跌破历史低点,方洪波仿佛又回到一切开始的那个路口。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自行发布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和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 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232025#qq.cn(#换@)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 :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2-05-26/doc-imizirau4963080.shtml
相关文章
  • 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自行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版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您联系站长处理!
  • Copyright © 2017-2022 F11.CN All Rights Reserved. F11站长开发者网 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2031554号-1 | 51LA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