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独角兽的狰狞:兽潮爆发后的暴躁与骚动 文/科林 来源: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引子 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取经天团和众天神佛被困黄眉的金钹内,亢金龙以一己之力用它的独角打开了生命奇迹的通道,转身离开的同时给自己留下了定海神针穿透本体的永
原文标题:独角兽的狰狞:“兽潮爆发”后的暴躁与骚动 来源: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引子 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取经天团和众天神佛被困黄眉的金钹内,亢金龙以一己之力用它的独角打开了生命奇迹的通道,转身离开的同时给自己留下了定海神针穿透本体的永久性伤害。即使这位东方星宿知道金钹是东来佛祖的贴身宝物,估计也不会有任何犹豫,为了西游天团的“九九劫数”,他也必须这样做,这是众神的旨意。 转世 2013年,独角兽转世,一跃成为新时代宠儿,新经济旗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寄托。如果Aileen Lee若干年后再想起这六年的波澜壮阔,是否也会认为当年“Unicorn”的诞生也是众神的旨意呢? 独角兽企业生而纯洁美好,不入世俗,一般成立不到十年,还未经过资本市场的重重洗礼和瓜田李下的黑白渗透;独角兽的角入药能驱毒,这类企业自带治愈效果,不拘泥于陈规。草根革命派纷纷揭竿而起,不是颠覆行业就是重塑认知;改良派以传统巨头为基础进行内部孵化与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经济”,这一段政府工作报告原文,现在看来简直是为独角兽企业量身定制的。如果说2013年是“独角兽的元年”,如今已满六周岁的小兽们可谓亮光闪闪,一世无双。 宠爱 据胡润研究院最新报告统计,到今年8月,大中华区在录独角兽企业有162家,企业估值接近5万亿人民币,单体平均估值已经达到了300亿人民币,远远超过合格线10亿美元。 虽然平安好医生、小米、拼多多等都频频遭遇破发危机,2018年仍然有21家独角兽企业上市走向了毕业之路,其中6家登陆美股,11家去了港股,4家选择了A股。有人走了,就有人来,仅在2018年上半年,平均每周都会有两家独角兽上市企业出现,真可谓人丁兴旺,同时还伴随着的是全球市场给予独角兽们的赞叹之音和拳拳诚意。 媒体曾用“时机到了,饲料好了,环境好了,人才多了”来总结这一轮“兽潮爆发”的原因。首先,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新的力量注入,除了所有制层面的分工还需要再进一步的外延式发展;其次,城市名片与区域经济引擎需要新的视角,在外企高峰后空白期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同时技术的进步、人群的消费升级等也赋予了行业变革的足够动力;另外企业的内在成长路径、资本的助力以及很多巨头的自我裂变也成就了这两年独角兽的崛起。
| 半年来全球给予独角兽企业的相关政策引导
疑云 古语有云“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独角兽行情一路走高,这一波热潮到了年中,忽然间有了新变化。其中一个引子就是被寄予厚望并传入寻常菜市场的CDR没了动静,另一个就是盛极一时的共享经济同时陷入社会问题和资金问题。独角兽这个名字出现在朋友圈的频率都大大减少了,FA推荐项目也不以“独角兽”或“准独角兽”标签示人了。公众号也开始组团吹冷风,“数据造假“、“滴血上市”、“资本的狂欢”、“逃脱责任”、“挖空实体”、“PPT融资”等标签各个企业轮番挂、翻旧账、起老底。 比如共享单车:从一开始的热点明星,到倒闭潮、押金退款难、安全追责、龙头企业出售等事件,共享单车基本完整经历了独角兽这一轮的潮起潮平。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报道,2016年,共享单车共有200万辆;2017年新增投放了2300万辆。这些自行车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一辆自行车由25个部件和150个零部件组成,可全车最有回收价值的车架——钢铁或铝合金制品,被回收行业内人士吐槽价格比纸还低而不愿回收。
| 某城市单车堆放场
比如互联网造车:即使没有乐视事件,这个行业也是争议不断。“互联网+”的概念也因为它不再被大家所待见,由此变成了“产业+互联网”。已经打响的战役中,参与者超过了300家,其中有二十几家拿到了巨额资金。仅2017年,就有超过430亿人民币的投资入场。一方面参与者以行业颠覆者自居,声势浩大;而另一面传统巨头冷眼旁观,暗地却加速升级速度。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当老牌企业专注于新能源时,这些造车新势力何以自处?即使如特斯拉也面临量产和盈利危机,那我们这些靠着代工,专注于除了交通工具以外的超大中控屏幕、车内无限流量、无人驾驶的车企的明天又在哪里?据说,现在很多人已经瞄向了飞行汽车。 比如电商:2003年,淘宝面世,国内电商正式崛起,虽然也有不一样的声音,但还是一路坚挺,生生造就了一个时代,养活了三万阿里人,数千万小店主,三百万快递员。15年后,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上市引发巨大争议,除了投资人和管理团队,其他人都在想“这3亿人包不包含我”。除开市场的今非昔比,电商们还要面临知识产权、税法、劳动法以及海关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日趋严厉的长期持续性政策监管。 复盘 诚然,造成独角兽行情下滑的实际经济缘由有很多,比如二级市场的萎靡直接形成了价格倒挂从而失去了原有的盈利空间;监管形势的不确定性让投资退出多了更多风险;P2P及关联机构的连续暴雷失去了哄抬的群体;中道振兴的港股和长久不衰的美股市场吸引了一部分全球配置的资金;国内的堰塞湖的加速解决分化了机构资源等等。但就之前的高调和现在引起的负面效应来说,这口神锅也跑不掉,“独角兽”秒变“独角龟”。 这口锅背的也许不冤,毕竟独角兽再怎么纯洁神圣,它也是一个兽类,总要时不时地咧嘴呲牙来显示它的狰狞霸气,逼急了也会伤人。但是,就从独角兽本体来说,它确实也是无害的,至少在早期是无害且对大家有益的。那时候,共享单车就是在解决很大一部分群体的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新能源电池就是在能源多元化中提供重要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就是帮助人民获得更便捷科学的工作与生活,而很多app的出现提高了我们的效率,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大家那时的眼神都是温和的,充满母爱的。 也许,宠爱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批发起没几年的创业公司却要承受着一个周期带来的多重冲击。小时候学过一篇成语故事叫做“拔苗助长”,宋人拔完了还要得瑟一番,“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我们比宋人还要过分,拔完苗以后还要怪这批苗不行。回过头来,我们再去追溯设立与发展独角兽企业的初衷,也会发现其实只是我们寄予了太多不合商业本质的期望,导致了独角兽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引起的资源错配,从而承担了很大一部分不该有的责任。 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看,一边是水漫金山,一边是川崩水竭。 目前上榜独角兽162家中,81家分别为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好占到50%。其他如文化娱乐、云计算也占据了较多的席位。新经济旗手是独角兽企业的重要标签,在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前提下,独角兽企业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锋力量。 2017年,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半数达到51.6%;2018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经升到54%。然而,就第一与第二产业来说,仍然是国家的支柱力量,没有前两者的基础,第三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独角兽企业更多的任务是在结构调整的大前提下,引领新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功能被扩大为替代作用,更多的资金、政策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引到新经济领域,其中一部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帮助了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成了重复建设、助推资产价格泡沫的元凶。而传统的产业本身的投资回报周期就长,一个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升级需要大量持续的资源投入。对于资金和政策的依赖也长期存在,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过程中也已经在不断承压,独角兽企业的一波爆发更加加剧了资源的错配。剩下的资源需要寻找比之前更好的更稳定的利润支撑,周期较长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一些产业相对就会被冷落,而诸如地产类的产业等就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与消费,并没有在这一轮建设中有实质性突破,反而由于资产价格的虚高和资源的错配,会对GDP的稳定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对单个行业发展的影响来看,扭曲的马太效应在横行。 独角兽崛起后,资源在产业链条及链条内企业的分布,充斥着暴躁与骚动。以芯片行业为例,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从设计到制造,需要技术密集的工艺线以及高度的国际协作。当某个产业链条出现变化,这个经历几代人投入和巨量资源支持的行业系统便会发生连锁反应。 传统巨头在这头,而这一轮风口刮向了那头,一波企业应运而生。芯片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直在憋大招,于中兴事件中民意达到高潮。奈何国外的技术垄断是长期系统化形成的,我们的努力更多的是在某些细分领域撕开零散的口子。不少AI方案厂商,设计算法使其能在不同平台或应用中运行。这几年软件算法硬件化的风口中也有了我们的位置;光芯片设计公司就有了1700多家,其中大部分为创业企业,能跑出来的也只有几家,其中还含了华为这样的企业。 上榜与芯片有关联的独角兽企业一共7家,全部挂上AI的标签,其中2家借了区块链的东风,4家分别是视觉、语音等方面AI在各个垂直行业的应用,只有一家寒武纪是正式的芯片企业名义。目前2岁的寒武纪估值已经达到了25亿美金,努力了18年的“中国芯”事业的中芯国际市值也只有56亿美金,而垄断MCU生态数十年的ARM市值也不过220亿美金,任重道远,芯片事业注定是艰苦的长期事业。 一方面,发展芯片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的积累和高忍耐度,既要有大战略思维,又要有前沿突破能力;另一方面,独角兽企业们拿到的市场化资金逐利性和退出预期越来越功利。目前呈现的结果就是在产业链的某些环节重复性投资严重,同时龙头企业破坏性的资源吸入严重损害整个行业的综合性发展和行业人才储备与建设。 一些更具行业破坏性的现象出现在了共享经济行业,爆炸性的资源注入除了在财经新闻引起轰动以外,更多的是用来抢占市场,哄抢用户。在好不容易完成对对手的最后一击之后,第一个考虑的根本不是最初的产品体验和服务质量,而是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加固门槛,另一方面牺牲用户或公众利益来兑现他们对于资本的承诺。披着共享的皮,做着垄断的事,就差把这愿景写在所有的PPT上了。他们的所为形成了整个行业的外部不经济,用户也在这一次次的惊讶与失望中失去了信心与耐心,最终受害的还是行业本身。 从对企业的影响来看,都像捡了一本辟邪剑谱 我们相信绝大部分创业者的初心绝不至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独角兽们也是受害者,他们就是宋人田里的苗,是笑傲江湖里的林平之。 因为每一个创业者的理想都是聚焦且有责任感的,急切地想通过努力解决社会的各种痛点。但从进入公众的视野开始,这些企业已经被各种因素在绑架着跑步前进。理想越来越大,口号越喊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成本几何级上升,新业务方向越来越陌生,留给新员工、新部门之间的磨合时间越来越短。折叠式的发展最终影响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质量控制根本跟不上野心,但故事却越讲越好,估值一日千里,上市时间越来越短,回报率越来越高。更为不理解的是,整个市场都好像吸了毒一样,期盼着他们的大字报来重新亢奋。 很快,众多独角兽企业终于光靠PPT和现有机构资本的力量已经不能撑住他们的估值和成本压力了。其中一部分创始人选择了退出把企业交给更大的金主,另一部分被包裹着冲刺IPO。但是,就是东方教主练成了葵花宝典还是被灭杀了,上市能真的解决这类企业的问题么? 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来看,形式重于实质 走向资本市场的独角兽企业目前规模较小,从实质数据上难以形成直接影响,倒是可以借助这一轮各大市场的政策让注册制真正开始慢慢走向舞台。其中,香港无疑是这一轮独角兽高潮名义上最大受益者,也因此被誉为新经济的高地。对于联交所来说,独角兽企业的到来重新让公众的目光回到香港,同时也能够加深全球资本参与中国的新经济生态建设,意义重大。 然而,不论是利用生物技术优惠政策摘得头筹的歌礼生物,还是陆续在香港和美国等地上市的近30家独角兽企业,一大半以上已经破发。除了投的早的一批VC投资人,基本没有赚钱的。企业是否能够利用这一轮资金往前夯实基础,往后为股民们持续创造更多利润还是要看管理者的视野和能力。就目前的进展还是形式大于实质,市场还是要用业绩说话,一方面很多企业流血上市,一方面机构不断在透支预期,二级市场从来都不是为了接盘而生的。 从对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柠檬效应影响一代人 独角兽企业很多是从商业模式或者消费端口切入的,兼具IP和职能作用,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显著的。前段时间,滴滴快的、滴滴UBER、美团点评、美团摩拜、猫眼微影、饿了么口碑等的一番并购眼花缭乱;生鲜大战、百团大战、出行大战、直播大战轮番出场;移动医疗、在线教育、共享货柜、人工智能、短视频等风口不断。大家更多的是当一个吃瓜群众,围观的时候偶尔感叹一下这个时代的节奏。 然而,当这些企业的服务和产品违背了他们的认知的时候,当质量问题不断、公共责任心缺乏、社会安全得不到保障、变相非法集资、影响三观误导青少年的事件频繁出现的时候,大家会陆续发现独角兽企业狰狞的一面。也许,这个时候,整个行业都会面临质疑,独角兽们或面临突然死亡,或在付出巨大代价以后重新回到世人面前,早已不是当年模样。 变了样的独角兽,变成了酸柠檬,最后反噬民众,让他们去接受变了味的产品和服务。15年,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波了,不想我们下一代再来一次。 尾声 8月,红杉资本中国传出组建国内60亿美金新基金;9月,高瓴宣布完成106亿美元的新基金募集。 或许,已经告一段落;或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
2018-12-20
2019-06-06
2018-11-28
2019-05-14
201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