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阑夕 今天的新闻是,张一鸣不再担任今日头条的CEO。 当然,如果没有补充说明的话,你们对于这则消息的理解就会截然不同:张一鸣的身份改为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字节跳动的CEO,接任他担任今日头条CEO的是之前总管今日头条产品的陈林。 这也意味着从组织架构的
文/阑夕 今天的新闻是,张一鸣不再担任今日头条的CEO。 当然,如果没有补充说明的话,你们对于这则消息的理解就会截然不同:张一鸣的身份改为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字节跳动的CEO,接任他担任今日头条CEO的是之前总管今日头条产品的陈林。 这也意味着从组织架构的层面,字节跳动官宣了双轮驱动的组成模式,一个轮子是内容分发平台今日头条,另一个轮子是短视社交平台抖音。 在产品经理的圈子里,近来流行把今日头条称作是“宇宙条”,既是对其总是位于风口浪尖的调侃,也有敬佩增长速度的意思。 在我看来,对于今日头条这款产品,最伤其品牌根基的评价,其实来自黄章晋,他说张一鸣的创业项目是区分人的筛子,“被它捕获的,是自我塑造意识薄弱、延迟满足能力低下、很难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就奖赏的人,用饭桌上的话来说就是,没错,他们的时间和生命不值钱,是我们给了他们幸福感。” 字字如刀,刀刀见血。 创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比较感性,或者说知行合一,做的事情就是自己真心认同并热爱的,比如马云,从做中国黄页开始,就是“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无论产品形态怎么变,主旨都是用互联网降低贸易成本。 还有一种是理性的,是从逻辑判断某个市场存在机会,然后调度一切资源进入谋求成功,自己是否对这件事情抱有兴趣,倒是非必要的。 陈天桥就是一个例子,尽管此人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网游时代的大幕并赢得了海量的无论赞誉抑或骂名,但是他其实一直是鄙夷网游这门生意的,抱着盛大转型多次都未成功,还是发现游戏的现金流才是最稳定的,最后卖掉公司移民新加坡,现在专注投资脑科学研发,也算求仁得仁。 显而易见的是,张一鸣属于后一种创业者,他绝对不会是今日头条和抖音上面的内容消费者,甚至恰恰相反。 黄章晋说今日头条服务的用户都是“延迟满足能力低下”的人,而张一鸣最推崇的图书、由哈佛大学心理医学博士M.斯科特·派克所写的“少有人走的路”,极力主张的生活价值就是“延迟满足感”。 认识张一鸣十几年的大学室友说这个人像机器一样,“不打牌,不看碟,也不玩游戏,读了四年大学,除了上课、看书,他的业余活动就是写代码和修电脑。” 显然,如果张一鸣在他的大学生涯里遇到了今日头条,他恐怕连下载按钮都不会去点。 张一鸣甚至很清醒的表达过一个现在看来相当残酷的观点: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效率的少数精英,他们可以在现实生活里实现自我认知,另一类则是大部分需要围绕一个东西打转的人,不管这些东西是宗教、小说、爱情还是今日头条,用户需要沉迷其中。 张一鸣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并未对号入座的把自己定位在哪一类人里,但是答案也不那么难猜。 一个压根不是自己产品目标用户——甚至会有意识的约束自己远离类似诱惑——的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和数据,这简直理性到了硬核的地步。 不过张一鸣对于今日头条以及抖音面向市场的长远判断,回头来看同样是精准得可怕。 2013年,他写了一篇题为“为佩奇关闭GoogleReader的魄力叫好”的日志,这在当时哀鸿遍予的T行业里是很少见的,他说rss模式对于用户是不友善的,它要求用户具备相当高的信息组织能力,而且还要足够自律,在信息匮乏和信息过载之间获得平衡,而普通用户是做不到的。 这篇日志没有给他刚刚开始做的今日头条打半个字的广告,但指向性已经相当明确,因为判断用户需要信息饲养,这才有了今日头条的横空出世。 只是在那个人微言轻的阶段,无论张一鸣怎么强调今日头条要做的事情是推荐引擎——核心的竞争对象其实是百度——但是行业里普遍还是觉得这不就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新闻客户端么,塞翁失马般的为张一鸣创造了一段很长的极其珍贵的战略隐蔽期。 做出误判的除了觉得今日头条估值过高而放弃进入的VC之外,其实还有新浪微博,新浪微博是今日头条2014年C轮融资的跟投方,觉得双方合作空间很大,你为我供应内容,我向你共享用户,多好。 三年过后,新浪微博清退持有今日头条的全部股份,并在产品端严控流量向其溢出的现象,这只能说明修正措施永不嫌晚,认清秩序比改变秩序重要太多。 昨天,淘宝总裁蒋凡披露,在今年的“双十一”期间,淘宝平台里的个性化推荐流量创纪录的超过了用户搜索的流量,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连花钱买东西这件事情,用户都要向技术让渡自主权了,我不知道、也懶得知道自己想买什么,不如你告诉我吧。 我记得是阿西莫夫还是谁说过一句话,历史上有很多科幻作家都在小说里预言过人类登月的盛况,坚定不移的相信人类可以走向太空,但是在汗牛充栋的著作里,几乎又没有谁能够想到会有数十亿人坐在家里从电视直播里观看整个登月过程,哪怕他们写作时距离电视机的发明已经差不了几年了。
“在科技变化的期待上,我们总是愿意高估比较远的未来,同时却又容易低估比较近的未来。” |
2018-12-20
2019-06-06
2018-11-28
2019-05-14
201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