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联系
返回顶部
分享到

共享单车涨价求生

前沿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刘景丰 发布时间:2019-04-09 09:34:09 人浏览
摘要

文/刘景丰 编辑/苏琦 来源:燃财经(ID:rancaijing) 阳春三月,单车涨价。 从今日起,北京地区的摩拜单车(非助力车)执行新版计费规则,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元,超出部分每15分钟收费0.5元,骑行一小时费用为2.5元。 更早之前,小蓝单车发出公告称,自3月2

       文/刘景丰

  编辑/苏琦

  来源:燃财经(ID:rancaijing)

  阳春三月,单车涨价。

  从今日起,北京地区的摩拜单车(非助力车)执行新版计费规则,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元,超出部分每15分钟收费0.5元,骑行一小时费用为2.5元。

  更早之前,小蓝单车发出公告称,自3月21日起在北京市实行新的计费规则,起步价由每30分钟1元更改为每15分钟1元,超出时长后每15分钟0.5元,骑行1小时同样为2.5元。

  一波涨价通知,又掀起了关于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讨论。

  燃财经采访了多位用户,态度大致分为两种:部分短途出行用户认为涨价对其出行影响不大,会继续使用共享单车;而另一部分用户则认为2.5元的价格比乘公交车还贵,自己以后会尽量减少使用共享单车或者转而使用那些未涨价的共享单车。

  摩拜单车投资人、祥峰资本合伙人赵楠对燃财经称,共享单车涨价是“市场自身(发展)的规律表现”,他认为涨价是为了提升共享单车自身的造血能力,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能力永远补贴。

  而燃财经在走访中发现,小蓝单车、摩拜单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运营效率低、使用不充分等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共享单车曾进行过大规模补贴,竞争过后多数补贴早已停止并恢复到之前的价格。如今成本并未增加甚至在减少,用户体验也没有提升,将涨价归因于“盈利需要”难免显得有些牵强。

  骑车价格一涨再涨

  如今1小时2.5元

  近日,燃财经在使用小蓝单车时发现,原本骑行后收费1元的里程,现在却收费1.5元。在滴滴APP的单车界面下拉后,能看到新的计费规则:起步价调为1元/15分钟,时长费调整为0.5元/15分钟,1小时以内最多支付2.5元。

  不仅如此,在摩拜单车APP内,也“贴出”了一份新版计费规则:自2019年4月8日起,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元,超出部分每15分钟0.5元,骑行一小时费用也是2.5元。

(小蓝单车和摩拜单车更新的计费规则)(小蓝单车和摩拜单车更新的计费规则)

  除此之外,燃财经还发现,摩拜单车的月卡恢复到20元,连续包月的价格变为18元;90天和180天的优惠价格分别为50元和99元,优惠力度明显减少。对比此前每月2元和每季度5元的活动价格,上涨幅度更为明显。

  至此,4家常见的共享单车中,摩拜单车和小蓝单车已经涨价。另外两家——ofo和哈啰出行尚未跟进涨价。

  这也并非共享单车行业的第一次调价。在共享单车竞争开始时,摩拜和ofo最初价格为每30分钟0.5元,随着车型的增加,包括小蓝单车在内的共享单车集体将价格调整至每30分钟1元。

  最早将价格调整为每小时2元的是ofo。2018年6月,ofo在武汉、太原、郑州、昆明、西安等城市调整了收费计算标准,采用了类似出租车的“起步价+分钟+里程”的计算方式。

  这种计费方式的起步价为0.5元/分钟,里程费0.5元/公里。1小时内最高收费2元,未满2元则按照上述计算公式计费。若使用时长超过4小时,全部收费10元。

  消息一出,便引起用户不满。有用户骑行0.56公里,用时3分钟,行程费也为2元,感觉“被加价”。

  如何给共享单车定价?

  仅以目前市场上4家主流共享单车看,存在3种定价方式:小蓝单车和摩拜单车均采取“起步价1元/15分钟,时长费调整为0.5元/15分钟,1小时收费2.5元”的计价方式;ofo为1元/小时,不满1小时按1小时计算;哈啰单车固定1元/30分钟,不足30分钟也收取1元。

  一位摩拜单车前员工告诉燃财经,在摩拜单车推出之前,前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分析过摩拜单车的定价问题,“共享单车是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价格肯定不能比公交车高。目前的公交车普遍是1-2元的价格,所以摩拜的定价为1元/半小时,符合大多数短途出行用户的需要。”

  实际上,在此后媒体对王晓峰的公开采访中,也能看出他对共享单车定价问题的态度。“每当我们纠结细节时,都会回到一个标准:方便和便宜,这是公共自行车的核心价值。要达到这两点,就需要车辆稳定耐用,因为频繁返修的成本难以承受,其他需求都是次要的,只能尽量满足。”

  这一价格随后也主导了整个市场的定价走向。此后走出校园的ofo小黄车以及小蓝单车、哈啰单车都采取了这一价格。只不过随着竞争的逐渐激烈,各家平台开始推出各种免费骑车的补贴活动,削弱了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

  “毛利将近50%,还不包括押金沉淀产生的利息收入,以及未来蕴含的广告收入”,一家参与摩拜C轮融资的机构这样介绍摩拜的财务模型。

  以单车寿命三年,残值150元计算,摩拜单车折旧成本在550元一年;而按一年使用300天,一天4次,一次1元的使用状况计算,一年收入则达1200元;加上摩拜投资人披露的每辆每天0.6元、一年180元的预计运营成本,理论情况下,摩拜盈利似乎不成问题。

  然而依据美团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2018年美团点评营收652.27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46.3亿元,同比增长92.3%;全年经营亏损为110.86亿元,同比上升189.7%。其中,财报数据显示,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也贡献亏损45.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去年摩拜为美团创造了2.3%的收入,同时贡献了41%的亏损。

  此番共享单车涨价,被认为是补贴大战过后,严重亏损的平台进行的及时止损。重亏之下,涨价成了改善其财务状况的可选通道。

  运营粗放低效

  单车闲置现象严重

  具体来看,共享单车亏损,共分为两个阶段:在扩张阶段,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平台推出各种免费骑车、1元包月、2元包月等优惠活动,这些补贴成为早期亏损的重要原因;经过市场扩张后,目前单车市场已经趋于稳定,此时的亏损,和运营效率不无关系。

  4月3日上午9点,燃财经在知春路地铁站外看到,路两侧各摆着数百辆共享单车,有小蓝单车、ofo小黄车、摩拜单车等,且前两者数量居多。观察了半个多小时,附近路过的行人很少在此骑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上午9点40左右,一辆满载小蓝单车的箱货车又在一处空置的人行道上,摆放了数十辆小蓝单车。

(小蓝单车运营人员在单车堆积的路边继续投放车辆)(小蓝单车运营人员在单车堆积的路边继续投放车辆)

  尽管偶尔也会吸引一两名过路行人骑行,但反观旁边延绵上百米的闲置单车,供需失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一名小蓝单车运营人员称,通常从地铁出来的人只骑离地铁口最近的单车,一旦摆放得离地铁口稍远,便很少有人来骑,他们的职责便是把远处的小蓝单车运送到地铁口附近。

  通常他们只在上午过来,一上午仅能搬运100多辆车。下午的时间主要用来寻找“沉没”车辆,“车辆超过7天没有人骑,我们就得把车找回来,我们的工资考核就是按找回沉没车辆的数量来定。”

  调度车辆的时间仅在上午早高峰期间,而傍晚的晚高峰、中午的用车小高峰都缺少人员调度,单车运营效率便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摩拜单车运营不力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4月3日早上7点半,燃财经在北京海淀区某商业区附近的地铁站看到,骑车赶地铁的行人陆续赶来将车停放在马路一侧的路口拐角处,不一会儿停放的车辆就超过100辆。一名在此维护单车秩序的街道志愿者说,这些车一般都是周围来赶地铁的行人停放的,几乎清一色都是摩拜单车,一早上能停放200多辆。

 (早高峰时段某路口堆积的摩拜单车)(早高峰时段某路口堆积的摩拜单车)

  停放后,中午会有一波小高峰骑走几十辆,期间车辆有停有骑不好统计;到了晚高峰,会再迎来一波骑车潮;晚上九点以后,此处近200辆车将被骑走一空。每天如此周而复始,一辆车一天平均的骑行次数在2-3次。

  而在路口的另一侧,不到8点周围投放的摩拜单车便被出站的行人骑行一空。调度的三轮车拉来10余辆车,刚一投放完转眼又空。

(多位行人在等候即将投放的单车)(多位行人在等候即将投放的单车)

  尽管车辆如此供不应求,运营人员也没有足量投放,一般只投放一百四五十辆单车。上午10点燃财经再回到此处,车辆又变得空荡荡。“我们每天的投放量是有限制的,一天200辆左右,一般上午投放一百四五十辆,剩下的数量下午再投放。”一摩拜运营人员称。

  他称,如果上午足量投放,那他下午就没有剩余的投放量了。“我们每个月的工资固定,每天给我们派的任务就是这个量,干多了我们也没有动力。”

  他给燃财经算了一笔账,在这个路口的400多辆车,如果按每辆平均每天骑行3次,每次收费1元,一个月可收入3.6万元,除去3个运营人员的工资共计1.3万元,还剩2.3万元。按每辆摩拜单车成本价1000元计算,400辆车共计40万元。

  这样算下来,400辆车接近两年才能收回成本。然而这还不算车辆的丢失、维修、损耗、平台费用等隐性成本。

  涨价遭部分用户反感

  投资人称是市场规律

  对于此次共享单车涨价,不同的用户也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用户徐先生对燃财经说,最初他看到小蓝单车涨价时并没有在意,但是自己使用后发现每次扣费都比之前贵了一半,“我一般出门坐地铁、去超市会骑小蓝单车,以前每次只收1元,现在每次都是1.5元,有时候还收我2元。这样下去时间久了成本也很高,我还不如自己买一辆单车,或者坐公交车更划算。

  在某网站发起的关于涨价后是否还会使用共享单车的投票中,195人参与了投票,其中有76%选择不会使用,24%的用户选择会继续使用

(某网站发起的共享单车涨价投票结果)(某网站发起的共享单车涨价投票结果)

  这个结果,和近日哈啰出行委托全球知名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执行完成的《2018共享单车行业报告》结果颇为一致。报告中称,超过61%的受访者在提及新品牌尝试的原因时,更好骑成为了最大的动力,其次则是价格便宜或者有一定优惠力度(59%)。

  一名摩拜单车运营人员称,许多用户是为了方便“最后3公里”才使用共享单车的,这个距离下15分钟基本都可以完成骑行,因此这次涨价不会影响这部分人群。

  摩拜单车投资人、祥峰资本合伙人赵楠在分析共享单车涨价时称,共享单车行业和团购、外卖、打车等行业一样,从成立到高度竞争,再到借助资本力量获得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这是一个市场发展的规律和新物种的成长过程。

  他认为,目前摩拜在北京市场已经摆脱了过去一两年和ofo的高度竞争,处于一枝独秀的阶段。在这种市场规律下,摩拜已经具备了适度涨价的能力和空间。这种业态不可能一直处于补贴和价格战,补贴和价格战只是竞争手段,为了市场占有率的争夺。

  赵楠称,单车行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制造成本、运营成本、人员维护成本。目前阶段摩拜没有继续造新车来扩张,处于存量的深度精细化运营阶段,所以造车成本没有扩大,运营成本也有很大缩减。未来随着市场格局的稳定,摩拜的运营成本会进一步下降。此时,涨价是为了提升共享单车自身的造血能力。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单车成本下降、运营成本缩减、服务质量没有改观的情况下,仅仅是“为了提升共享单车自身的造血能力”而涨价,颇有些站不住脚。他认为,共享单车从以前的免费骑行到现在的涨价,可以看出共享单车正在迎来理性的运营阶段;但共享单车原本的商业模式中毛利率很高,亏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运营没有跟上,现在通过涨价来“造血”,是在向消费者转嫁自身运营不足的问题

  这正应了摩拜单车创始人李斌在2017年12月10日“创业者的生态圈”尖峰论坛上的一句话,“补贴那么多钱,到最后会变本加厉收回来”。只是不知道,共享单车的价格未来到底会变本加厉到何种程度。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自行发布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和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 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232025#qq.cn(#换@)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 :
相关文章
  • 谁还逛屈臣氏?

    谁还逛屈臣氏?
    作者 | 冯晓亭 编辑 |饶霞飞 来源:燃次元 你还记得最近一次逛屈臣氏是什么时候吗?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80后、90后消费者,可能还会认
  • 俞敏洪比罗永浩更该“淘”

    俞敏洪比罗永浩更该“淘”
    文/彦飞 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淡出抖音直播带货半年多后,罗永浩交了个新朋友淘宝直播。另一边,俞敏洪也将现身淘宝直播间。
  • 马斯克的“无聊”都值400亿?

    马斯克的“无聊”都值400亿?
    来源:字母榜 恭喜埃隆马斯克,卖香水筹得四万分之一推特收购款。 在马斯克的世界,好像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儿。就在全世界都在看推
  • 抖音、美团“变形记”

    抖音、美团“变形记”
    来源:IT时报 作者/崔鹏志 编辑/郝俊慧 挨踢妹 距离抖音团购的500亿还剩短短两个月。 进军本地生活后,抖音曾在去年年底定下保300亿元,
  • 资本连年煮咖啡,香气飘到2022

    资本连年煮咖啡,香气飘到2022
    文/陈妍 来源/锌财经(ID:xincaijing) 2022年,在新消费赛道整体遇冷的情况下,咖啡行业仍保持热度。 近日,全球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的中
  • 华为距离“造车”,只差一层窗户纸

    华为距离“造车”,只差一层窗户纸
    宣布不造车两年后,华为却越来越像一家车企。 作者|周永亮 编辑|郑玄 华为造车,或只是时间问题。 近日,造车新势力纷纷公布9月交付数
  • 谷歌电子墓碑,又立了一块

    谷歌电子墓碑,又立了一块
    作者|黄青春 即便强大如谷歌,也没能啃动云游戏。 9 月 29 日,谷歌亲手给曾经寄予厚望的云游戏服务平台 Stadia 判了死缓Stadia 副总裁兼总
  • 国庆节来了,国庆档“难产”了

    国庆节来了,国庆档“难产”了
    国庆假期马上就到了,电影国庆档却一波三折,临近放假前才确定了7部新片。相较于暑期档的回暖,十一小长假的电影行情可谓惨淡,不仅
  • 字节身上看不到苹果光环

    字节身上看不到苹果光环
    字节距离苹果,差的不止一个PICO 4。 作者丨古廿编辑丨伊页 来源:科技新知 时隔一年,PICO正式发布新一代旗舰VR一体机PICO 4。相比此前的
  • “雪王”年赚103亿,不靠卖奶茶

    “雪王”年赚103亿,不靠卖奶茶
    超2.2万家门店,直营门店只有47家。 作者丨三水 编辑丨海腰 来源:创业邦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不知道蜜雪冰城和用户的关
  • 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自行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版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您联系站长处理!
  • Copyright © 2017-2022 F11.CN All Rights Reserved. F11站长开发者网 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2031554号-1 | 51LA统计